第十三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: 音乐剧《桃花笺》惊艳亮相
发布时间:2018-08-15
分享到:


由文化和旅游部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,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、哈尔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“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”2018年8月6日至17日在第34届中国·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举办。经专家遴选,共从全国申报的490名(组)声乐人才、36部音乐剧中,选出40名(组)声乐人才和6部音乐剧参加展演。

2018年8月14、15日,苏州市歌舞剧院出品的音乐剧《桃花笺》从全国36台申报剧目中脱颖而出,成为全国六部之一、江苏唯一剧目,惊艳亮相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。

江苏唯一参演剧目

“第十三届全国声乐展演暨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”是国内官方举办的最高级别音乐类专业活动,《桃花笺》作为全国六部之一、江苏唯一剧目,代表着江苏舞台剧艺术精品,全面展示了苏州的风土人情,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苏绣”技艺,将江南苏作“精细雅洁”的工匠精神传播到魅力冰城,不负众望的带给哈尔滨观众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。

音乐剧《桃花笺》是苏州市歌舞剧院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,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执笔,音乐剧新锐导演马达执导,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。该剧讲述了富有“针神”之称的苏州绣娘沈寿的传奇人生,对于苏绣这一传统苏作工艺、工匠精神的坚守、弘扬与传承,以及她与实业家张謇相知相惜、“发乎情止乎礼”的情感故事,通过“寿”“謇”情之间的“守”与“望”讲述了“苏绣”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且自成一派的绣法的来历。“守”守的是情,守的是礼,守的是技;“望”望的是纯,望的是思,更望的是传承和发展,苏绣作品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,守住这百年的基业,展望更广阔的天地是苏州的梦,是中国梦,也是世界的梦。

全民共享音乐盛宴

本届音乐剧展演提倡全民共享音乐盛宴,为了让更多冰城市民走进剧院,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,每场音乐剧演出都设有总门票数50%的惠民票,最低价只要50元,就能走进哈尔滨大剧院,满足冰城人民的艺术文化需求。

14、15日晚,能容纳千余人的哈尔滨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,接连不断的掌声贯穿整部音乐剧,观众们都纷纷为整个演出精良的制作而发出由衷的赞叹。绣绷绣线、园林古宅、亭台楼阁、雕栏花窗、洞门小船等极具代表性的苏州元素一一呈现于舞台,好似一幅浓郁的姑苏风情画卷。“这是最好的日子,最好的日子!用不着多余的言语,言语都是多余。没有一个指尖的触及,有时连目光也闪避。可是我在这里,我知道你在这里,这便是最美的景致,最好的日子。愿天地寰宇,将我忘记,留我在这里,在这最好的日子……”沈寿与张謇相知相惜、坚守传承的旷世之情在尾声《最好的日子》缓缓道出,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,沈寿无以为报,便将她的落发根根于临别之际,绣上这“谦亭”二字,赠与张公……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被这一幕打动,演出结束久久不愿离开。

沈寿所创仿真绣,融中西之精粹、开刺绣之新局,这累年心血,付诸翰墨、传于后人,生生世世,不陨不灭。这是张謇的支持,也是沈寿的坚持,最终成就了中华璀璨的刺绣文明。

弘扬苏州传统文化

2018年8月15上午,文化和旅游部邀请10余名专家组成观演评论小组,召开研讨会对《桃花笺》进行“一剧一评”,给予权威专业的剧目点评,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出谋划策。专家们对《桃花笺》给予充分肯定,认为《桃花笺》初步形成中国地方特色音乐剧样式,能够成为苏州戏剧品牌,是一部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有机统一的文艺精品。选材具有江南书香气息、文化品味,契合当下国家提倡的大国工匠精神,剧本丰满唯美,富有文学性、戏剧性、现代性,人物内心细腻动情,江南四季歌音乐主题贯穿,《最好的日子》让人印象深刻,青年演员唱演俱佳,表现可圈可点。同时,专家也提出该剧需进一步探索如何用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,通过梳理沈寿的经典作品合理调整剧情表现内容,突出重点,音乐可增加展现人物美好心灵的抒情歌唱性段落等建议,推动音乐剧《桃花笺》成为经典之作。

苏州市歌舞剧院,自1970年建立至今已有48年历史,标志性作品原创舞剧《干将与莫邪》家喻户晓。自2009年转企以来,苏歌积极探索自身发展道路,深入挖掘苏州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,讲好苏州故事,主创团队从吴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,先后创作“桃花系列三部曲”——舞剧《桃花坞》、音乐剧《又见桃花红》及音乐剧《桃花笺》,多媒体歌舞音诗画《苏园记忆》,儿童歌舞剧《恐龙的宝藏》、《木偶的森林》,都市轻喜音乐剧《不散不见》等文艺作品。

苏歌以“坚守艺术理想,弘扬匠人精神,创作文艺精品”为宗旨,全体演职人员以一脉相承的“艺术创新,团队合作”精神为传承,齐心协力,用专注敬业的态度、坚持创新的精神,打造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并符合大众审美水平和价值观念的优秀文艺作品,立志为观众奉献精神文化大餐。